(今日热点话题)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mrzhenjia 6 0

大家好,小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导读

  2. 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3.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4. 古诗词对中国人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林语堂先生认为,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而在我这个并不太懂诗歌鉴赏的门外汉看来,诗歌当是每个中国人说起来就脸泛骄傲之色的存在。但我不能浮于表面,要学懂这令人震撼的存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就帮了我很多。

  5. “我们宿舍一起来背诗吧,每天背一两句。”这是不久前我的舍友在宿舍里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她翻开手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递给我。这是我对这本书的初印象,而后爱不释手。

  6. 常见于丹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栏目里讲课,感觉她写出来的文字就像是她面对面和你说出来一般,让你有种安静聆听的享受。我读古诗词时,常常只知字里行间诗人浓烈的感情仿佛要溢出来,却对诗中的意象不敏感,读各种各样的诗,也仿佛“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并未真正学到东西。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原来,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还不足够,还要有意境,“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7. 书中提到的第一个,是春天,是春风飞扬。不只有脱口而出的“春眠不觉晓”的香甜,也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物是人非,“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清淡平远。探春、惜春,春天的声音何其多,春草、春啼、春柳依依……“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这才明白自己“远离的其实是一份精细的心情”。

  8. 从“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从“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从“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从“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有读者说,于丹老师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雕刻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我印象深刻的是独立残阳的纳兰性德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道出多少怀念与无奈。只觉得这样的日子明天还会来,明年还会有。作者写道“夕阳把诗人带回去”,反问道“你能说夕阳没有力量吗”,我在读书时,一次次加深了对意象与意境的理解,更加能明白情景交融的魅力。于丹老师笔下不是死板的赏析,也不是一句诗就一句“心灵鸡汤”,她会联系我们的生活,联系古今,告诉我们诗人当时的心情,以及这些诗放在今时今日,为何历久弥新,又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9. 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觉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让我明了字句背后诗人丝丝缕缕的心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或若执炬迎风,炽烈哀恸,诸般滋味皆在其中。当时和同学一起背诗,只想理解意思就好,可宛转吟诵间,古诗词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哪能说尽?

  10. “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是中华儿女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1. 作者: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三(8)班 陈思缘

  12. 主编:李坤媛

  13. 编辑:王镇强

感谢您的浏览,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哦!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