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问答)杨振宁和翁帆的真相是什么(杨振宁和翁帆的真相是哪一集)

mrzhenjia 14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振宁和翁帆的真相是什么,以及杨振宁和翁帆的真相是哪一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 导语:杨振宁出生在1922年10月1日,合肥人,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颇有建树,在全世界的物理学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攻读博士。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物理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 杨振宁即将迎来虚岁100岁的大好日子,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物理学家,转眼之间已经一百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

  3. 虽然时间带走了他的青春,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将与世长存,永远地熠熠生辉,令人景仰。

  4. 1、

    杨振宁成长史

  5. 1922年,杨振宁在安徽合肥出生了。

  6. 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杨武之,拥有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

  7. 杨振宁之所以取名叫振宁是有讲究的。

  8. 杨振宁出生时,父亲正在怀宁一中教书,“宁”字应运而生。

  9. 杨武之有一腔振兴教育的热情,“振宁”两字由此而来。

  10. 家人对杨振宁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在学术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11. 杨振宁刚十个月大时,父亲凭借努力获得了公费留学去斯坦福大学学习的名额,毕业后又进入芝加哥大学读博士。

  12. 回国后,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发展。

  13. 在母亲的教导下,杨振宁年仅四岁时已经认得3000多字,五岁时就能背下《龙文鞭影》。

  14.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铸成的。

  15. 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都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老师。

  17. 杨振宁在父母的启迪和引导下,学识一步步丰富了起来。

  18. 杨振宁曾回忆,小时候最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武打小说,不喜欢看《红楼梦》。

  19. 小时候深厚的阅读体验让他喜欢上了阅读,他的阅读领域相当广泛,从文学类到科学史类,他尤其爱读《神秘的宇宙》,这本书为他打开了对宇宙的无穷好奇心,极大丰富了他的想象力。

  20. 他那时就对父亲说“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

  21. 2、

    杨振宁求学史和在异国他乡的研发史

  22. 杨振宁青少年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3. 1938年,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所有学生都可以按照同等学历参加高考。

  24. 杨振宁以高二学子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并以高分考入了西南联大。

  25. 当时的西南联大是三所大学的合成体:清华、北大和南开大学。

  26. 这所学校培养了许多学术界的大咖,产生了许多真正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甚至轰动世界的人才,比如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

  27. 杨振宁考大学时,报考的是化学系,但后来在大学时发现物理的世界更加吸引他,于是从化学系转到了物理系。

  28. 1942年,年仅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了。

  29. 他在大学期间就颇有名气,和同学张守廉、黄昆合称为西南联大的“三剑客”。

  30. 1944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所,次年,获得了公费留美的名额,入读芝加哥大学读博士。

  31. 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读博期间并不顺利。

  32. 他原本想师从阿里森教授,但当时他的实验和动手能力没有获得认可。

  33. 他转而去找了泰勒教授,在泰勒的建议下,杨振宁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但感到这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34. 于是,杨振宁决定,自己不再做泰勒所安排的实验内容,而是自己找相关课题。

  35. 他的这一决定得到了泰勒教授的同意。

  36. 杨振宁自己选了四个课题,最终在其中之一取得了突破,完成了博士论文。

  37. 其余三个没有进展,这也导致杨振宁虽然在1948年,年仅26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但也使得他并不十分开心。

  38. 追求卓越的人总是如此,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对自我有着高的要求和标准,并为此已经准备付出更大的坚持和更多的努力。

  39. 1949年,杨振宁进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40. 从此和李政道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密切合作。

  41. 杨振宁晚年对这段初期的研发生活回忆道,刚开始自己独立做研发时十分煎熬,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课题,感到整日所做的研究用处不大,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无法去得到证明。

  42. 杨振宁在这种内心煎熬中慢慢找到了研究的方向,加上和李政道的珠联璧合,杨振宁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科研成果也接踵而至。

  43. 任何人想取得进步和成果,都必须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艰难岁月。

  44. 在这种困难之中,磨练的是自己的大脑和毅力,促使自己不停寻找冲破桎梏的方法,一旦找到,一切将迎刃而解。

  45.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46. 3、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李政道曾经并肩作战,也分道扬镳

  47. 说起杨振宁,不得不提李政道。

  48. 两人曾是合作密切的研究伙伴,在科研圈曾被传为美谈。

  49. 奥本海默对两人颇为欣赏,他曾说:

  50. “最喜欢看的场景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走在普林斯顿校园的草地上。”

  51.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杨振宁和李政道就开始合作,一同联合署名发表了32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其中凭借1956年发表的《宇称不守恒》,获得了次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52. 正是由于这篇给两人带来巨大荣誉的论文,给两人的友谊埋下了炸弹。

  53. 两人到1960年代初期,关系闹僵,合作终止。

  54. 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友,为何会走向反目成仇?

  55. 对此两人说法不同,至今仍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疑问。

  56.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主要分歧点在于:谁在宇称不守恒理论中所做的贡献最大。

  57. 杨振宁认为自己作用更大,李政道也说自己的贡献更大。

  58. 李政道曾对此事谈过自己的看法,他们俩共同发现了宝藏,其中一个推开了发现宝藏的门,两个人才得以走进去,另一个则贡献了挖取宝藏的方法。两人为谁为寻找到宝藏做出的贡献更大而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59. 两人走向决裂,多年友谊毁于一旦,分道扬镳的背后,留给物理学家莫大的遗憾。

  60. 如果两人多合作几年,可能会有更伟大的成就面世呢,但这一切只能是假设。

  61. 1965年,杨振宁当选“山姆大叔”科研院院士,那时,杨振宁43岁。

  62. 1966年以后,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书,创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长期在该校做研究。

  63. 1964年3月23日,杨振宁加入山姆大叔国籍。

  64. 自此,国人对杨振宁通常是有些嗤之以鼻,进而开始对他产生误解,这个误解至今还有,持续了57年。

  65. 杨振宁认为父母是反对他如此做的,但在最后,为了出国和平时生活的便利,杨振宁在来到山姆大叔后19年决定加入山姆大叔国籍。

  66. 对此,杨振宁后来也颇为自责,他说,父亲因为这件事至死没能原谅他。

  67. 4、

    返回国土,奉献毕生所学

  68. 无论有多远,心永远牵挂着故乡。

  69. 杨振宁就是如此,虽然他多年远在山姆大叔,但对家国仍十分挂念,为多所大学的物理基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70. 从2003年起,杨振宁几乎全留在国内,清华大学特意为杨振宁准备了一个小别墅,杨振宁一直住到现在。

  71. 2015年,杨振宁决定放弃山姆大叔籍,正式回归国土,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成了中科院院士,这种转变在国内尚属首次,可见对杨振宁的重视,宁愿开先例,也要千方百计留下杨振宁,给予他应有的名誉和地位。

  72. 杨振宁从2003年回国后,多次去中小学以及大学演讲,向学生们传授学习思维和科研方法,推动了学生们追求科研的热情以及攀登科学高峰的劲头。

  73. 许多中小学生第一次见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内心都无比激动。

  74. 以往都是在物理或化学课本中阅读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今能近距离接触,甚至还能彼此交流,这给学生的学习劲头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75. 杨振宁回国定居后,努力用毕生所学推动国内的科研教育和体系,令人无比敬佩。

  76. 有人说,杨振宁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国外,老了才回来。

  77. 这是种极度浅显无知的表现。有才学的老人才是宝贝。

  78. 今天五月份,杨振宁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图书、文章手稿、影像资料等无价的资料全部无偿捐给了母校清华大学,用自我百岁的年华为年轻学子开启一道启蒙未来的门窗,杨振宁用心良心。

  79. 5、

    婚姻问题,口水不断

  80. 杨振宁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闹着玩的。

  81. 如此一位成就斐然的物理学家,因个人私生活问题,引来公众接二连三的争议。

  82. 杨振宁一生有过两段婚姻,原配夫人杜致礼,最初是杨振宁的学生,两人在你教我学的接触之中,结下了感情。

  83. 有人据此对杨振宁说三道四,暗指老师和学生谈恋爱不妥。

  84. 两人虽是师生关系,但年龄相差不大,仅仅五岁而已。

  85. 恋爱原本就是自由,师生相恋自古不是稀奇事。

  86. 令杨振宁卷入风口浪尖之中的当属第二段婚姻。

  87.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迎娶了28岁的翁帆。

  88.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89. 两人相差54岁,从年龄上看,是爷孙的关系,但却结为连理,顿时,各种非议之声纷至沓来。

  90. 有人说,杨振宁老牛吃嫩草,有人说,翁帆看上了杨振宁的金钱和名誉。有人当时甚至预言,两人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婚。

  91. 杨振宁虽年事已高,但头脑清楚,他知晓网上的各种不良舆论,但无力回应铺天盖地的质疑,只有过好的自己的生活。

  92. 从结婚到如今,杨振宁和翁帆携手走过了17年的岁月,用行动粉碎了各种毫无根据的谣言。

  93. 杨振宁和翁帆曾共同接受过采访,两人清楚地表达了对彼此婚姻的态度和看法。

  94. 杨振宁说,翁帆使自己拥有了第二次新的生命,两人有共同语言,结婚是经过充分考虑的,两人都是一旦做之后不会轻易改变。

  95. 翁帆说,崇拜使自己喜欢上了杨振宁,他是我的偶像,这种崇拜很自然地转化为了爱情。

  96. 面对外界的不理解,杨振宁和翁帆选择不听不闻,生活是自己的。

  97. 平时的杨振宁看书思考,翁帆则养花弹琴,生活惬意舒适。

  98. 杨振宁给翁帆提供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远离各种是非,享受生活,感受美好。这种生活,翁帆显然是接受并享受着的,否则也不会和杨振宁相守17年之久。

  99. 6、

    所获成就,永立潮头

  100. 杨振宁接近百岁,身体虽已经佝偻,但头脑清醒,逻辑思考力依旧不减当年。

  101. 回首杨振宁的一生,经历过激情燃烧的困难岁月,有过迷茫困惑的异国他乡生活,获得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和赞赏,收获了两段美好温馨的爱情婚姻。

  102. 杨振宁,他的百岁,跨过了两个世纪,见证了历史的褪去,未来的到来。

  103. 争议之声有时弥漫在杨振宁周围,但他获得的那些不可磨灭的成就,将像一道闪亮的光芒,自动驱散无聊的口水战,也将使他永远屹立在科学大厦的丰碑之上,成为后人瞻仰和追随的科学偶像。

感谢您的浏览,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哦!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