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何下令制造原子弹?
早在20世纪10年代,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就已经进行到对原子的轰击试验上。1911年,卢瑟福成功利用α射线对原子进行了轰击,1919年,人们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释放出了质子,这一研究被认为是人类首次人工核反应试验。
到20世纪30年代,高速发展的核物理研究已经涉及到中子领域,并且能人工合成放射性核素。30年代,欧洲对原子能的研究就已经触摸到了撞击原子核阶段,39年时哈恩、斯特拉斯曼发现了核裂变……
实际上,在飞速发展的核物理面前,原子弹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的东西了,只是犹如许多科学研究一样,在它们在彻底的完成实践之前,谁都窥探不到窗户纸后面的东西。或者说,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学科,它们缺少一个能全面实践并推动的契机。
德国人比美国人更早的掌握到了这个契机,哥本哈根学派的众多学者都曾经为德国的核物理以及相关的领域贡献过知识,但因为希特勒的排犹政策,致使玻尔、费米等人远走美国,只留下了海森堡一人。海森堡很快与纳粹勾结在一起,展开了研发核能和核武器的“铀计划”。
海森堡的行为令玻尔极为愤慨,两人从此决裂。同样感到不忿的还有费米,这位1938年的诺贝尔奖学者因为妻子的犹太血统惨遭纳粹迫害,他借着去瑞典领奖的机会逃到了美国。1939年时玻尔见到了费米,两人就链式反应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当理论中的链式反应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后,他们对海森堡可能做出的东西感到心惊肉跳。
虽然海森堡的“铀计划”尚处绝密,但费米、玻尔等人依旧笃定的认为海森堡会进行核武器研究,他已经与纳粹走到了一起,那么没有理由不对纳粹基于链式反应的原子武器研究警惕。如果海森堡的研究迅速,这种武器迟早炸在自己头上。
两人的担忧也得到了许多美国核物理学家的认同,特别是爱因斯坦、西拉德等人,在玻尔、费米与爱因斯坦接触后不久,担忧纳粹核计划的爱因斯坦便给罗斯福写了封信,信中表示:我们深信不久的将来“铀”能将成为崭新的能源,而过去的四个月中,费米他们的链式反应试验已经摸到了边缘,我们可以根据原子理论,制造出出威力极强的新型炸弹,它可以轻易将一座港口夷为平地…
爱因斯坦在信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对核炸弹的设想,以及要进行实验研究的预算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德国人已经在收集和控制捷克的铀矿,很明显,在这种高技术研发方面,他们走在了美国人的前面。
这封信在两个月后的10月11日,才得以由罗斯福的经济顾问萨克斯递送到白宫办公桌上,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部分已经于1939年9月1日爆发,英法波德意荷比奥等国统统被卷进了战争。萨克斯为了不让总统忽略信件,采取了文件呈递的形式交给罗斯福审阅,但当时的罗斯福并不感兴趣。
罗斯福说:“爱因斯坦和费米提到的事很有趣,但现在并不是政府参与的最好时机。”
很显然,罗斯福与当时许多人一样,并没有将核物理即将带来的东西当回事儿,他认为这只是一些科学家们在为自己的前沿研究找经费罢了。让一堆铀矿和类似X光机的东西做炸弹?美国又不缺炸弹。
但萨克斯仍然在第二天想办法打动了总统,他给罗斯福讲了一段拿破仑和蒸汽船的故事,借嚣张跋扈的拿破仑讽刺了罗斯福,也提醒了总统他可能面对的是一个能令世界天翻地覆的发明。后者很快明白了萨克斯所表达的意思,但他关心的问题是“美国不会被德国先用这种武器轰炸”。
无论如何,萨克斯的游说成功了,随后爱因斯坦得到了与罗斯福共处的机会,他使用了最容易让普通人明白的方式,给总统全面的灌输了一通核物理和对核能、原子弹的设想。就这样,没多久“曼哈顿工程”便开始启动了。
“曼哈顿工程”是一次美国对核物理科技树的全方位攀爬,原子弹说起来只能算是其中一个副产品。借助庞大的投资和一连串的实验工程,以及高达10万人次的密集性研发,美国人从原子能技术的底层一口气爬到了巅峰。
不过,罗斯福没能看到原子弹的爆炸,二次推进曼哈顿工程的是他的继任者杜鲁门,为了完成美军在最后阶段的政治布局,杜鲁门加快了原子弹的研发,并且使之被运用到了战争之中。
MED是什么单位?
med是英文缩写,有多个含义,一指国际上公认的医疗行业缩写词;二指“曼工区”。
Medical缩写
Medical:医疗、医学的缩写Medicine:医药的缩写MED:国际上公认的医疗行业缩写词
曼工区
MED,英语为Manhattan Engineer District,缩写MED,中文翻译为“曼哈顿工程区”简称“曼工区”。是美国政府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起初由罗斯福与丘吉尔达成协议:把英国与美国的核能科研力量集中在美加发展而来。于1942年8月,美国政府把制造原子弹的一切单位和工作联系起来,开始叫待用材料发展实验室,但不利于保密工作,于13日正式命名为“曼哈顿工程”。“曼哈顿工程”不仅是美国的一项创举,也开创了现代科学大协作的范例。
医学传播机构
MED,MedMed医学传播机构。成立于1998年,为医药市场提供整合营销解决方案。国内医药市场最大的传播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在上海成立了分支机构。部分专家、医生、医药企业从业者,称其为“M E D ”
MED是哪国?
MED是美国曼哈顿工程的缩写
曼哈顿被形容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纽约市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世界上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地区,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曼哈顿的华尔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曼哈顿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地区之一。
各国造原子弹都用了多长时间?
原子弹的研制首先是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首先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一直到1939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至此,理论物理学家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接下来是工程物理学家如何把他们的理论变成现实的问题。
(一)1939年爱因斯坦和其他很多科学家就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由美国来研制原子弹。但是美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对此投入很大的精力。到了珍珠港事件之后,原子弹的研制才正式走上正轨。
1942年6月,著名的“曼哈顿工程”正式开始实施。1942年12月,美国意大利裔科学家费米就制造出了人类第一个核反应堆。到了1945年7月16日,美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就是说,美国实际上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原子弹给造出来了。
(二)苏联实际上也是在1939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一些有关原子弹的研究,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苏德战争就爆发了。原子弹的研制被迫中断。后来,在得到克格勃间谍送来的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情报后,苏联才在1943年开始恢复原子弹的研制。由著名科学家库尔恰托夫负责。
神通广大的克格勃通过策反英国科学家克劳斯·福克斯等人将美国的原子弹机密大部分都窃取了过来。但是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障碍是他们一直都没有找到铀矿。为此,斯大林下了死命令,要求矿产部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找到合适的铀矿。后来,在1946年,苏联地质学家在高加索山脉发现了铀矿,这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1949年8月29日,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哈萨克斯坦的沙漠里爆炸成功。实际上,苏联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
(三)英国实际上也是从1939年开始就研制原子弹,但是战争的爆发打断了这一切。为此,英国只好把自己掌握的资料和一批科学家派到美国,希望由美国来完成原子弹的研制。美国研制成功原子弹之后,英国想要获得制造技术,但是美国却拒绝提供。英国只好自己另起炉灶。1945年,研制英国原子弹的“飓风计划”开始实施。既帮助过美国,又向苏联提供情报的英国科学家福克斯爵士成为了原子弹计划的领导者。
1952年10月3日,英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爆炸成功。英国实际上用了七年的时间制成了原子弹。
(四)1945年,戴高乐就决定法国也要制造原子弹。他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由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居里担任主管。
1948年,法国在本国领土内发现了铀矿。1949年建成了第一座核反应堆。
1956年,法国席勒内阁制定了发展核武器的五年计划。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这一计划被加快执行。
1960年2月13日,法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非撒哈拉沙漠内爆炸成功。法国实际上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了原子弹。
(五)至于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过程,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1889到1999有哪些科技成就?
1.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人类自古以来遨翔天空的梦想成真。
2.英国人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因伤口感染而死的不幸也成为历史。
3.美国科学家研制出来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曼哈顿工程”研制成功原子弹。
4.居里夫人发现放射线元素镭而荣获诺贝尔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