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成语故事出自三字经的勤学篇?
孟母三迁
【拼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举例造句】: 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拼音代码】: mmsq
【近义词】: 三迁之教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悬梁刺股道理10字?
我对主⼈公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到,汉朝⼈孙敬为了好好学习,不让⾃⼰瞌睡,就把头发吊在房梁下,这样,他就不会睡着,这就是“悬梁”“刺股”就是苏秦的故事,他为了游说各诸侯国,成就⼤业,就刻苦学习,为了驱⾛睡意,就⽤锥⼦猛刺⾃⼰的⼤腿。这样,⼤腿⼀痛,就⼜精神起来了。孙敬和苏秦⼆⼈刻苦攻读,终于成为了政治家。
悬梁刺股的故事一句话概括?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汉朝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身上,他到洛阳求学,为了勤于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最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但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父母大骂了他一顿,妻子也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于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想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继续苦读
成语造句及解释?
1、【倾盆大雨】
释义:倾盆:倒盆,大雨倾注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造句: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2、【人定胜天】
释义: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造句: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3、【有志竟成】
释义: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造句: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努力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4、【良药苦口】
释义: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造句:奶奶说药虽然很苦,但良药苦口,为了病能快好,还是要喝下去。
5、【悬梁刺股】
释义:形容人勤奋苦学。
造句: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6、【问心无愧】
释义: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造句: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
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现代文?
主人公用绳子吊住脖子,用剪刀刺大腿,保持头脑清醒来学习。
悬梁刺股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秦因为长时间读书,十分困倦,想要打瞌睡,这时他为了保持清醒,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流了很多血,一直到脚踝处。)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习,以至于从早到晚都不休息。当疲惫不堪想要休息时,用绳子系上自己的头发,系在屋梁上,一旦打瞌睡时,绳子拉扯头发,就能够保持清醒,继续学习了。)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我悬梁刺股很多年,将铜雀都磨穿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