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商鞅变法的那一课的内容。)

mrzhenjia 25 0
本文目录

六年级上册商鞅变法的那一课的内容。?

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商鞅变法的那一课的内容。)

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

2、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什伍组织,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作用: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确立了封建社会地主以占有土地的方式剥削农民的生产方式,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性质?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 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史记商君列传

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意义(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时间,原因,主要人物,目的,主要内容,结果和意义分别是什么(要短,越短越好)?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原因:秦朝社会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落后于六国

3、主要人物:商鞅、秦孝公、秦惠王

4、目的:富国强兵

5、主要内容: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

6、结果:壮大了秦国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是什么?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是在大约:商鞅(大约公元前390年到338年)卫国人,本来叫卫鞅或公孙鞅,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入秦,秦孝公三年开始变法,历任“左庶长”、“大梁造”,秦孝公二十二年被封为“商君”,历史上称商鞅。他是秦国前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政治主张在后人辑录的《商君书》。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 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新定制尊卑爵秩等级。(2) 废除以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买卖。(3)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编户籍、设县、统一度量衡等。“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秦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度的转折点。变法以后,秦国逐渐走向强盛,为后来的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前,商鞅受到了几个旧贵族代表人物的拼命反抗。但他依靠秦孝公等上层人物的支持,后来变法得以顺利的进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嬴驷即位(秦惠王),旧贵族势力一度抬头,商鞅虽然被车裂,但经过商鞅20余年的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已经形成。所以秦惠王虽然为他师父老师出了一口气,但还是顾全了大局,沿用了商鞅制定的法律。即:“商君之法”。

商鞅变法六律?

答案如下:

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六条:

1.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3废除世禄世卿。实行军功爵。

4建立户籍制度。

5建立郡县制度。

6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最后走到了有力量统一六国的实力。

标签: #商鞅 #变法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