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故事(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mrzhenjia 217 0
本文目录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1、画龙点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

关于龙的故事(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

大家都不信,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画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

2、八仙斗花龙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

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此惹出一场麻烦来。

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花龙太子”。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楚楚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

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导,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八仙在海上寻欢作乐,怎会想到花龙太子半路挡道。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

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锺离打开蒲扇蛰脚底;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这时,汉锺离慌忙检点人数。点过来,点过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独缺一个何仙姑。奇怪,这何仙姑到哪里去了呢?

汉锺离掐指一算,大吃一惊,原来是花龙太子拦路抢亲,把何仙姑抢到龙宫里去了。这一回,大仙们可大动肝火了。个个咬牙切齿,杀气腾腾,直奔龙宫。

花龙太子知道七仙不会善罢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着。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珍珠鳌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来。

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飘然降落潮头,轻轻煽动蒲扇。只听“呜…忽…”一声,一阵狂风把万丈高的和虾兵蟹将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

吓得四大天王连忙关了南天门。花龙太子见汉锺离破了它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窜出一倏巨鲸,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锺离。

汉锺离急忙煽动蒲扇,不料那巨鲸毫无惧色,嘴巴越张越大。这下,汉锺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

那笛声悠扬悦耳,鲸鱼听了,斗志全无,竟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吕纯阳挥剑来斩鲸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着,眼前哪儿有什么鲸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纯阳恼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谜谜说:“莫恼!莫恼!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窜出海面。铁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只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

要不是蓝采和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这巨鲸和章鱼都是花龙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撒蹄追赶。

眼着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龙太子输红了眼,现出本相,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七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花龙太子。花龙斗不过七仙,只得向龙王求救。

龙王听了,把花龙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送出何仙姑,好话讲了一百零五斗,八仙还是不肯罢休。龙王没办法只好请来南海观音大士讲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

八仙再也没有兴趣去游蓬莱岛了。大家都怪吕纯阳节外生枝,才寻来一场懊恼。吕纯阳笑着说:“这要怪何仙姑,谁叫她是个女的,又生得这么漂亮!”

3、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

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

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

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

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4、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说人间玩鱼灯。

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啊!”龙女又是撒娇又是装哭,龙王就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

心里想到: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不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了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灯的地方。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

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

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

躺在海滩上动弹不得。正巧,海滩上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金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

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赚笔外快来用用?”

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里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悲之心。

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这时,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

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

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人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

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

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

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

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

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海龟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

一直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

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

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下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

善财蹦蹦跳跳来到龙女面前,笑着问道:“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

说着就要叩拜。善财一把拉住了她:“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

观音菩萨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财龙女洞”。

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锢它的水晶宫去了。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

5、蛮龙归正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大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

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还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

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带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

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挥它,它全然不理。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

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

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你能讲讲龙的故事吗?

你能讲讲龙的故事吗?我的回答是: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除此之外,西方也有关于“龙”的描述。“龙”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这点和东方龙无异。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壮大,龙和蛇的负面涵义被放大,其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中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魔鬼”、“撒旦”,从此西方龙就常与邪恶画上等号。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史书记载,华夏始祖伏羲曾在黄河一带目睹了一只龙首马身的异兽,有感而发,于是发明了八卦,并且从此以龙作为部落标记,号称龙师。伏羲部落中的官员,均以龙命名。有昊英潜龙氏、大庭居龙氏、浑沌降龙氏、阴康土龙氏、栗陆水龙氏。整个伏羲部落就是一个龙氏的国度。

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正因为如此,有关“龙”的故事很多,我这里只能挑选几个讲述,作为对问题的回答:

故事1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故事2: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故事3: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故事4: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大家对于传说中的龙有什么故事?

难龙沟的故事

朝阳县境内有一个叫难龙沟的小村庄,

这里居住的都是从外地迁来的居民。有人住的历史不过百年。

原来这里是荒凉的地方,因为没有水可以使用的原因吧。最早的人都是依山傍水而居的。

据老人讲两百年前的一年夏天,下了一场雷阵雨之后,雨过天晴,有人就去放牛。

放牛人发现在难龙沟的地方,有一个奇怪的动物,趴在地上。头上有角,身上有鳞。

放牛人心生恐惧就叫来好多人,人多胆壮了,就凑了近点观看:

只见那动物头上长角,身披鳞甲,四足,身长丈余……有老者惊呼:"此乃龙也!"

大家闻听也是大惊,纷纷跪下磕头如捣蒜。过了一会儿,那龙也没有什么反应。

大家再定神观看那龙好像生病了,还有好多苍蝇围着它飞舞。

敬畏的人们就想到,可能是这条龙来下雨时候生病了,掉下来的。龙要是没有水就会死掉的。

于是大家纷纷回家取水桶,水瓢,水罐子,洗脸盆子……还有把衣服弄湿了……孩子、大人、男人、女人能出多少力气就出多少力气。他们从小凌河里取水往龙身上洒……

洒了三天水,第三天夜里,一阵狂风,电闪雷鸣,下了一阵小雨,第二天早晨大家再去看,那条龙不见了。

自此以后这里就有水了,打井也很浅就出水。

现在我们村里人还享受龙的照顾呢,

因为周围下雹子,就我村不下你说怪不?

你有见闻,听闻过有关龙的故事吗?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神秘生物。相传最早是由蛇、鳄鱼等爬虫类生物变化而来,他能腾云驾雾、上天入海、能大能小、变幻莫测。集蛇身、鹿角、牛嘴、鹰爪等动物体征与一身。

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既为人首龙身,因此,华夏民族一直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虽是自然界里面的神兽,但为在未化为龙之前却是能给人类带来灾祸的邪兽,就是通常所说的“蛟龙”。民间有蛇五百年成蛟,蛟千年成龙的说法。

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我国都有很多关于龙的传说。近代引起人们关注的就是北京新桥和河南禹州的“锁龙井”。

锁龙井的由来相传是在尧舜时代,那时中原大地洪水泛滥,暴雨成灾,一些海洋生物纷纷跑到了陆地,其中就有一条威力巨大的蛟龙,他们来到陆地以后就再也不想回大海了。大禹一心要治理水患,让这些海洋生物重回大海。蛟龙就认为大禹是在破坏他的生存环境,就一直与大禹作对,并破坏大禹修建的引水河道,千方万计阻止大禹治水。

大禹忍无可忍,就带领百姓挖了一口深井,捕获了这条蛟龙,然后用大铁链将它锁在深井中,从那以后,蛟龙就再也无法兴风作浪、为害百姓了。

全国各地类似的锁龙井有不少,如河南禹州的禹王锁蛟井,吉林的龙潭山锁蛟井,井里面到底有没有蛟,至今仍显得十分神秘。近代,曾有不少人壮着胆子想一探究竟,但随后发生的事让他们一个个吓得无不魂飞魄散。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就想弄明白井里到底有没有龙,就命人向外拉那个铁链子,可拉了几十米都没有到头。这时井水开始不停地向上翻腾,里面发出牛叫,声如龙吟,而且铁链子上还带有血迹,吓得日本人赶忙扔下铁链子,落荒而逃。从此,再也不敢动锁龙井了。

无独有偶,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禹州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天,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小将们要破四旧,他们来到锁蛟井边,掀开上面的大石板,十多个人去拔上面的铁链子,拔到有十几米时,井里传出牛叫声,带血的红水开始向上翻滚。卫兵小将们被眼前的情景吓傻了,也顾不得破四旧了,连忙放下铁链,将石板重新盖上。

到了改革开放后,一群士兵同样不信邪,他们也试图想拔掉上面的铁链子,不过,遇到了同样的事,从那以后,就没有人再敢动锁蛟井了。

锁蛟井里锁的到底是不是蛟龙,虽然至今没人知道,但发生的事却都是真实的。不过这里面锁的还不是龙,而是蛟。蛟只能生存在江河湖泊中,它不能上天入海,要想成为真正的龙,还要经过千年的修炼,渡劫成功后才能成为龙。

但能否成功渡劫、羽化成龙,对蛟来说也是一场考验,一旦渡劫失败,生命也将随之终结,千年修炼,也会毁于一旦,瞬间灰飞烟灭。1944年,就曾有人亲眼目睹了松花江坠龙事件。

1944年的一天,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一些渔民为了生计冒雨外出捕鱼,抬头却发现天空中一条蛟龙在雷电中穿插盘旋,人们吓得连忙跑回屋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人们在田庄发现一条坠地的龙,实为渡劫失败,被雷电击中,身受重伤,只有四肢能够轻微蠕动。

为了挽救这条龙,让它尽快上天,人们在它身上搭上苇蓆,并不断向它身上淋水,避免因长期缺水导致身体发干,还请来僧人给它超渡。这一事件当时曾轰动全国。

就这样持续了几天,在一场暴雨过后,这条龙却神秘地消失了,地上只留下一个深坑。从那以后,再没有人见过这条龙。

几十年后,日本的瑞龙寺珍藏的真龙标本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少人推测这条真龙标本就是当初松花江坠龙的遗骨,被偷偷运到了日本。

渡劫是道家修仙的一个过程,他并不单指蛟龙,还包括其他的动物和人类。而人类在修炼过程中受到的劫难相对较小,只要抛弃一切杂念,积累一定的福报,或是得到高人引导,即可顺利过关,不需要经受雷击的考验。

而其它的动物成仙的机率是很小的,因为这里面有因果,比如蛟龙、蛇类,他们在漫长的修炼过程中,都是为害一方,以毁灭无数生命为代价,换取自己得道成仙,所以才要经受雷击的考验,这是动物修炼的最后一关,完全靠运气,偶然侥幸成功,从此便得道成仙。一旦失败,瞬间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大王龙的故事霸王龙的故事

很多孩子都爱霸王龙,多孩子都喜欢听霸王龙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霸王龙什么也不怕,他是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有着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锋利的爪子,还长着一对凶巴巴的小眼睛。霸王龙最爱欺负人,走起路来“扑通扑通”的,就像一座山

“霸王龙来了!霸王龙来了!”大家一边喊,一边逃。

会飞的,扑棱扑棱,都飞到了天上;

有洞的,哧溜哧溜,都钻到了地下;

能跑的,嗨哟嗨哟,都跑得好远好远。

雷龙妈妈正趴在她的蛋上睡觉呢,听见霸王龙来了,一骨碌爬起来,迷迷糊糊抱起她的一窝蛋就拼命地跑。可是有一只蛋掉了出来,骨碌骨碌滚进了草丛里。

大家都跑了,只剩下霸王龙一个人。霸王龙得意极了:“嘿!大家都怕我,我是最厉害的霸王龙,哈哈哈!”

只有一个人的霸王龙一点儿都不觉得孤单。“我可以自己玩。”霸王龙说道。他拿了一个大顶;扔了一会儿大石头;又撞倒了几棵树。玩了一会儿,霸王龙觉得好没意思,他慢慢走向草丛,对自己说道:“要么,我先睡个觉吧。”

草丛里,一只小雷龙正坐在自己的蛋壳上。

霸王龙从没见过刚出生的小雷龙,他盯着小雷龙看了半天。小雷龙也朝霸王龙瞪着眼睛看。小雷龙还没有霸王龙一个爪子大呢。

“哇呜——”霸王龙张开大嘴,露出满嘴的尖牙齿,巨大的脑袋一下就甩到了小雷龙面前。

小雷龙眨了眨眼睛,没动。

“哼!哼!”霸王龙憋足了劲,使劲跺脚。树叶扑簌簌像雪片一样落下来,一会儿就把小雷龙埋了起来。

小雷龙从树叶堆里钻出来,拿起一片叶子擦了擦翻倒的蛋壳,还是没有逃。

霸王龙涨红了脸,气急败坏地捶起胸来,咚咚咚……

“停!”小雷龙用细细的声音说。

霸王龙一下子呆住了,还从来没有谁跟他说过停呢。

“你是谁呀?”小雷龙问。

“我是霸王龙!”霸王龙说。

“那我是谁呢?”小雷龙又问。

霸王龙摇摇头。

小雷龙看了看屁股底下两半的蛋壳说:“以前我住在蛋里,一直被蛋壳包着,我就叫包包吧。”

霸王龙呆呆地看着包包。

包包说:“你长得好丑。”霸王龙一下子傻眼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只很酷的恐龙。

包包继续说:“你看,你的嘴巴好大,牙齿好尖,眼睛好小,脾气好臭,一定没有人跟你玩吧。”

是没有人跟霸王龙玩,霸王龙糊里糊涂地点点头。

包包说:“那我收留你吧。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你要不要一起来?”

霸王龙从大鼻孔里哼了一声:“我才不要。”

包包用青青的藤蔓把蛋壳穿了两个洞,像一口小锅一样地背在背上:“出发!”霸王龙不由得跟着包包走了两步。

“你的蛋壳呢?”包包问。

“我没有。”霸王龙说。

“没有行李怎么行?另一半蛋壳给你好了。”包包慷慨地把心爱的蛋壳送给霸王龙。

霸王龙突然觉得自己很孤单,突然觉得自己玩很没有意思,突然觉得自己变得很轻很轻,巴不得一下子就飞到天上去,飞到外面的世界去。看到包包小小的身影在前面挪啊挪,霸王龙突然很害怕包包把他一个人丢在森林里。“我要和你一起去!”于是,包包身后竖起霸王龙巨大的身影,他们一起向外面走去…

标签: #霸王龙 #龙女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