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韦编三绝(【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吗)

mrzhenjia 49 0
本文目录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吗?

孔子。 释义: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孔子韦编三绝(【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吗)

韦编三绝讲的是谁勤奋读书的故事?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成语寓意:孔子之所以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家,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兼收并蓄,勤于学习,取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韦编三绝欧阳修?

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不是欧阳修。

韦编三绝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的三是什么意思?

多次的意思。

韦编三绝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的全部文言文,谢谢了?

出自《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 《易》,序 《彖》、《系》、《象》、《说卦》、《文言》。读 《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 《易》则彬彬矣。’”

释义用法: 孔子晚年精研 《易经》,由于翻看的次数太多,以致把串连竹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后以此典形容勤奋读书。

标签: #韦编 #三绝 #孔子 #竹简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