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有慈禧大清早亡了。慈禧真的那么不堪吗?
慈禧长得有多漂亮,为什么咸丰皇帝那么喜欢她?
清代慈禧太后手绘牡丹图亮相沈阳故宫博物院,慈禧太后的艺术造诣究竟如何?
慈禧太后是如何饮食养生的?
慈禧太后有多喜欢拍照?
为什么说没有慈禧大清早亡了。慈禧真的那么不堪吗?
“读史得间”认为,没有慈禧,大清可能会亡于太平天国运动。有了慈禧,清廷或许不会亡于辛亥革命,极有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我们评价一人的作用,必须得剔除个人的爱憎情绪。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某个人,而贬低其历史作用。我简单写下原因:
一、辛酉政变上台,坐镇中央,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1年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在政变后开启垂帘听政之路。她联合恭亲王战胜的是咸丰逝世前安排的肃顺、端华等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从而使得朝局转向,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慈禧当政,清廷战胜太平天国的机会更大。我说两点理由:
① 慈禧和奕䜣在当时代表了亲西方势力,西方人厌恶排外的肃顺等八大臣,更愿意和慈禧合作。
肃顺等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对外是主张强硬的,在西方人眼中,这就是排外者。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1860年代,清廷没有资本与外国硬碰。如果肃顺等在中央得势,洋人大概率会与清朝疏远,不会与清廷合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反而会基于宗教方面的同情和自身利益倒向太平天国,如果是这样,清朝未必能镇压得了太平天国。
② 在慈禧的支持下,清朝“借师助剿”,洋人帮助清军抵抗太平军。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前,是通过“鬼子六”奕䜣,得到了外国“无异议”的保证。“无异议”的意思就是不反对。果然政变发动成功后,清廷当即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走起了亲西方路线,与西方国家进一步交好。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双方合作联手镇压太平天国。华尔的“常胜军”,英国军官銩乐德克的“常安军”“定胜军”,在与太平天国作战中,显示了不俗的战斗力。李秀成进攻上海,久久不能攻下,皆因洋人在配合清朝淮军保卫上海。1862年1月,太平军占领了上海周围各县,2月,被英法及华尔的洋枪队战败于浦东。11月,太平军再攻上海,又被湘军、淮军和常胜军击退。可以说,清朝得保上海不失,意义重大,上海不失,清朝就能保住关税不失,有了关税,清廷的军饷也就有了。
慈禧重用汉族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这些大臣不但出死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还镇压了捻军起义,少数民族起义。左宗棠还收复了新疆,这个不世之功,就是在慈禧支持下完成的。
小结:慈禧当国,采取亲西方路线,重用汉族大臣,凝聚各方力量,快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其他起义,稳住了风雨飘摇的大清江山。
二、武昌起义爆发时,若慈禧未死,或可再撑几年1908年11月14日下午,光绪皇帝驾崩;11月15日下午,慈禧太后去世,年74岁。当国者为3岁的溥仪及其父亲监国摄政王载沣,帝国已经在风雨飘摇之中,优柔寡断的载沣控制不了朝局,清廷一班亲贵胡作非为,无人能制。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如果慈禧不死,清朝能渡过此关。
① 袁世凯不会被罢官,必定继续忠于慈禧太后
1908年11月中旬慈禧去世,两个多月后的1909年1月2日,军机大臣袁世凯被载沣以“足疾”为借口罢官,袁世凯仓皇逃离北京,如果不是张之洞说情,袁世凯的人头都可能被载沣砍掉。载沣逐黜袁世凯,是为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光绪皇帝报仇,大家知道,正是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
如果慈禧不死,1911年时,袁世凯仍然是军机大臣,效忠清室的心,或会不变。被载沣逐黜,于袁世凯而言,是一种羞辱,性命虽已保住,心却已经凉透,对清室也已经有了隔阂。
② 袁世凯镇压武昌起义的实力,但不再效忠清朝
武昌起义的枪声传来,清廷高层束手无策,被迫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在要到了足够的条件后出山,迅速带病赶往武汉三镇。11月2日,袁世凯的北洋军击败起义的新军,夺回了汉口;11月27日,冯国璋亲率北洋军与黄兴带领的革命军交战6天,收复汉阳。冯国璋打算乘胜收回武昌,结果被袁世凯阻止。在当时的情势下,北洋军完全有能力完全拿下武汉三镇的。但袁世凯有了二心,不再效忠清朝。其他各省也纷纷宣布独立,没有人想向三岁的溥仪效忠。
小结:如果慈禧不死,袁世凯不会被逐,即使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也有能力带病迅速敉平。但此时当权的是曾给他带来心理创伤的监国摄政王载沣和他并不想效忠的溥仪,这对清朝来说何其不幸!
结论我从正面论证了,如果没有慈禧主政,清朝极有可能镇压不了太平天国运动,反而可能被太平天国所灭;从反面假设了,如果武昌起义时,慈禧还没去世,那么肯定是三军用命,武昌起义就像之前的广州起义、黄冈起义等一样,会被镇压下去。中华民国会延迟多年才能成立。历史没有假设,只能进行合理推测,我的结论是,没有慈禧的苦苦撑持,清朝或许撑不了这么久。
慈禧长得有多漂亮,为什么咸丰皇帝那么喜欢她?
平心而论,慈禧的心计和美貌,在当时应该是无人能比。就连她本人,都曾对于自己的容貌颇为自负的说:“宫人以我为美。
曾给慈禧太后画过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的《慈禧写照记》中,这样描述她眼中的慈禧太后,“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实际上已经快70岁),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
卡尔还进一步对慈禧太后的形象做出描述,“她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出身于满族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长相出众,在选秀时被咸丰皇帝一眼相中,被封为兰贵人,但初入宫廷的慈禧并未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她想方设法获得咸丰皇帝的宠幸,后来还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从此母凭子贵,被晋封为懿贵妃。后来更是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咸丰皇帝的放纵下,逐步染指政务。在咸丰皇帝驾崩后,由于继位的同治皇帝年级还小,不能亲政,慈禧与慈安以及八大臣共同辅政。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杀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由此可见,慈禧得到咸丰皇帝的喜欢,依靠的不仅是她的美貌,还有她的心计和才华。
清代慈禧太后手绘牡丹图亮相沈阳故宫博物院,慈禧太后的艺术造诣究竟如何?
【文藏来答】图片放上来,大家自己看吧。但是慈禧有一位云南籍的女老师,教其绘画。之前做发这篇文的时候颇多人说是代笔,至于真假。大家自己辨明吧~~
纸本,设色。纵247、横79厘米。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时年58岁。画面以没骨技法描绘几株牡丹,后有松枝、松果点缀,相映成辉,一朵盛开的牡丹犹如月光之下,花仙子一般亭亭玉立,旁边还有含苞欲放的花苞。
慈禧(1835—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贵人。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元年(1862年)尊为太后;光绪元年(1875年)尊为皇太后。于咸丰、同治两朝“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在她统治的47年里,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女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画墨宝。
设色、绢本。纵220、横75.5厘米。
绢本、设色。纵282、横82厘米。
此画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之作。纵282公分,横82公分。以没骨手法描绘横斜桃树,绿叶繁密,九桃硕果累累,寓意长寿。此幅为书画合璧之作。
欢迎下载使用文藏APP!更多文物收藏、传统文化尽在文藏!设色、绢本。纵223、横79厘米。
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绘牡丹花两朵,犹如美人春风里,羞涩欲垂头之感。一朵以没骨手法,为墨色牡丹、另一朵以线条勾勒花瓣,以朱砂点出花蕊,婀娜多姿,富贵天香。
纸本,设色四条屏。每幅纵200、横43厘米。
四条屏画心均为墨笔绘兰花山石图。每幅都有尖峭、高耸的岩石挺立,兰花自石间长出,似随风舞动。画幅上方均为方形粉腊笺纸,上有李培元题诗四首。
慈禧太后是如何饮食养生的?
——提起慈禧太后,似乎大家对她没有多少好印象。在她执政的40多年中,以她为首的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不过慈禧虽然没有保住大清的江山,但却把自己保养的很不错。给慈禧画过油画 的美国人卡尔小姐曾这样描述她给慈禧太后画画的经历:“当时,慈禧虽然已经七十岁,但是看起来就像三十多岁的贵夫人似的。”女官德龄在其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到老60岁时:“肌肤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细腻光润,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慈禧太后对于饮食、美丽和健康的态度,以及她的养生之道,还是值得咱们去学习的。
——慈禧太后的爱吃、会吃是众所周知的。暂且不提慈禧的御膳房能做出多少道美味佳肴,单单是慈禧的私厨西膳房,这个地方能制作的食品就已经是琳琅满目了,能做点心400余种,菜品4000多道,上等的燕窝、鱼翅、熊掌、鸡鸭鱼肉等应有尽有。慈禧太后的每顿饭也是极度奢华,皇家饮食的珍、奇、精致、美味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这一点,咱们未必去学习慈禧。因为从营养的角度讲,普通食材也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素,简单的加工方法更利于保存食物的营养,粗茶淡饭也保平安,不必搞得像老佛爷一般纷繁复杂。
——慈禧用膳时,一般是这样:她用眼看哪样菜品,太监就把那道菜品送到她眼前吃上一两口。膳桌上的菜虽然很多,但往往她只是各样吃一点,余下的则赏给皇后、贵妃或宫内其他人。可见,慈禧太后的饮食很好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每种食物她都会吃,而且每种食物都不会多吃。她吸取了当年康熙帝曾因饮食过精而闹病的教训,所以即便是山珍海味,她也绝不敢多吃。
——相反,她听说玉米粥、茯苓饼有益于身体健康,便常食不厌。在承德避暑山庄期间,又分外爱吃野兔肉。由于她在避乱期间急不择食地吃了民间的窝窝头,从此对窝头也颇感兴趣,只不过她后来吃的是粟子面的。由于不同的食物其营养价值不尽相同,这种多样化的饮食保了慈禧每日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取。
——另外,慈禧能得以长寿,与她长期服用药膳有很大关系。慈禧太后经常服用一些用补益药加工制成的膏剂或丸剂,如养心延龄膏、保元益寿丹等,菊花延龄膏是慈禧一生中最喜爱、最常用的药膳,特别是到了老年,成了每天不可缺少的膳食。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所选用的13个内服方中,使用的药物有75%以上是毒副作用小、能扶正祛邪、轻身益气和延缓衰老的药物。在慈禧服用的药方中,使用最多的是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砂仁等几种中药。此外,慈禧太后还经常外用长寿补益药,如将药物制成膏药外敷,循经取穴贴敷肚脐和腰部,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抗寒能力的目的。她的内外兼补、医食同用的用药方法对今天的养生保健也很有启迪。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家居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28人!如此大规模的炊事班别说是供应一个人的伙食,就是伺候一个整编师都绰绰有余了。吃个饭而已要这么大阵仗吗……
——按照清朝宫廷的伙食制度,皇帝一天的标准伙食包括:盘肉22斤、汤肉5斤、猪肉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韭菜共19斤、各种萝卜60个、各种瓜每种1个、苤蓝及闭蕹菜6斤、葱6斤、酱和清酱各3斤、玉泉酒4两、醋2斤、牛奶100斤、乳油1斤、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黑枣各12两、玉泉山水12罐。慈禧太后的伙食标准最初和皇帝大体相同,但是到后来,随着自己享受欲的提速,她的伙食标准逐渐超过了皇帝。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
——所用原料是从各地采办的上品,包括“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等精品。做菜时候的讲究就更多了,譬如豆芽,就要求一根儿一根儿地把豆芽根儿上的须全部摘掉,同时还不能弄断豆芽本身。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 “真金白银”!有一年,慈禧太后想过下火车瘾,就把自己庞大的御用炊事班搬上了自己的专列。虽然是在火车上搭建的临时御膳房,但是无论是人数还是规模一点都不凑合,一共占了4节车厢,其中1节车厢装着50座炉灶,每灶负责做两种菜,共用厨师100名。
——每餐备正菜100种、糕点水果糖食干果100种。当然,慈禧是货真价实的凡夫俗子,没有天篷元帅那样的海量,所以这么多道菜除了离她本人最近的区区几道菜,其他的基本都是凑数,装点老佛爷脸面的。这些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待她用餐完毕,或者倒进泔水桶喂猪,或者分给女官、宫女、高级太监们打牙祭。
——慈禧本人还是有名的“吃才”,对吃像对美容一样有研究,这就造成了她对食物过度的讲究。就拿她喝的茶来说,为了保证一个“鲜”字,泡茶用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所饮的花茶不是经过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刚采摘的鲜花。鲜花和茶一起泡入茶盅,这样做出来的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茶的质量上去了,饮茶的道具也不能寒酸了,所以慈禧用的茶杯都是上等白玉做成,就连茶托都是纯金打造。每次用茶时,还有一套颇为讲究的程序。先是两名太监双手小心翼翼捧着茶托,恭恭敬敬敬送到慈禧面前,然后悠扬地喊一声:“老佛爷品茗了!”慈禧才慵懒地开始喝茶。
——除了日常菜品,慈禧还有自己的喜好,随时饿了或者馋了,就随时指定某厨师做菜。为慈禧做菜的著名厨师有王玉山、谢二和张永祥等人。其中,王玉山善做 “抓炒”,被称为“四大抓”—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腰花、抓炒虾。慈禧还有一项爱好就是吃点心,在她60大寿时候的点心就有:万字饼、寿字饼、福字饼、禄字饼、吉祥饼、福寿饼、长春饼、鹤年饼、七星饼、松寿饼、如意饼、百花酥、三桃酥、花桃酥、松仁酥等。
——慈禧太后最怪僻的一项嗜好是摆果闻香,每年消耗的水果同样价值不菲。根据记载,仅苹果一年就超过158000个。以下是光绪二十三年慈禧和光绪帝、隆裕皇后三人所消耗的鲜果清单。苹果158320个、秋梨111750个、棠梨77300个、红肖梨53295个、柿子2275个、文官果2400个、石榴310个、甜桃4344.5筐、酸桃302.5筐、樱桃429筐、李子920筐、杏694筐、沙果491筐、槟子770筐、葡萄16385斤、鲜山楂16663斤,核桃、栗子、红枣、黑枣、白果、榛子、晒山梨、英俄瓣共计2356石7斗7升5合7勺。
——虽然养生方法值得借鉴,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慈禧统治时的大清王朝是百姓生活最为艰难的时期,百姓除了应付规定的税负,还要受到西方列强的间接盘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慈禧太后养颜美容的秘方,保元汤。
——保元汤以前是宫里带有神秘色彩的食疗秘方。据说,常喝这种特制的保元汤能把皮肤撑平,没有皱纹,也没有老年斑,让皮肤变得娇嫩,颜色像玉石一样洁净。当年慈禧太后最喜欢喝此汤,怪不得老佛爷都七老八十了,皮肤还能“细嫩如童子”。 其实这个汤的材料很简单,一条带鳞的鱼(鲤鱼、鲫鱼、草鱼....都行;而不能用鲶鱼、鳝鱼、带鱼...)、半斤牛肉、一个大猪蹄、山楂、红枣,就五样东西。 做法也很简单。把所有材料都拾掇干净,扔进砂锅里,加水至锅的9分满(只要做的时候不让汤溢出来即可),不放调味料,盐也不要放,小火煮12个小时以上。煮好后的汤过滤,把滤出的鱼肉等所有材料的渣滓弃之不要。等到汤汁冷却后除去表面的油。喝的时候加热,早晚各一碗。 以上是正宗保元汤的熬制方法,但是把鱼、牛肉、猪蹄都扔了,有点可惜。馋嘴乐介绍一个简易版的“保元汤”做法。汤也喝了,猪蹄也吃掉。原汤化原食,乐在其中!
【主料】:猪蹄 (1个)
【辅料】:黄豆 (100g)、姜片 (适量)
【做法】:
猪蹄、黄豆、姜片。
将猪蹄处理干净,凉水入锅,水开后煮1-2分钟,去除异味。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紫砂煲中加冷水2000ml,放入姜片、大豆和洗净的猪蹄。因为是煲汤,猪蹄一定要冷水入锅,这样熬出的汤有营养
待开锅后盖上盖,选择小火煨制。
煨制2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揭开盖,撇净浮油。
煨制3.5小时左右,这时后猪蹄、黄豆和汤汁都处于即食状态,可以把猪蹄和黄豆捞出单独食用。汤汁过滤后即可食之,如感觉无味,可以加少许盐调淡口。
小编的温馨小贴士:
还有一种只提取汤汁的方法,煨制一宿。晚上烧开后,改小火煨制,第二天早餐食之。这时的猪蹄和黄豆都已煨制的成为絮状,用沙网将其滤净,弃之不要,只喝汤汁。这种方法煨制的,汤汁浓郁,奇香无比。与正宗的保元汤相比,毫不逊色。
慈禧太后有多喜欢拍照?
慈禧太后爱美人尽皆知,可是却挡不住岁月在脸上留下痕迹。为了保养皮肤,慈禧的牛奶浴也是出了名的,第一次接触相机是源自沙俄皇帝给的一张慈禧全家福,自此以后慈禧就爱上了拍照,不惜从国外花重金买最好的拍摄器材,并请专门的人当她的私人摄影师。如果不爱拍照,后世怎么能看到这么多慈禧的照片,不都是爱拍照的表现吗?(连洗把脸后都要拍张照)。或许当时丝毫不弱于现在的朋友圈晒美晒食物哦!
评论列表